日期:2008年11月26日(三)、27日(四)、28日(五)
地點: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第一會議室
主辦單位: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
議程:
11月26日
08:50-09:00 開幕式
09:00-10:20 第一場
‧主持人:楊晉龍
‧報告人:賴貴三,〈王弼《周易略例》與阮籍〉
評論人:孫劍秋
‧報告人:鄧國光,〈南北朝國史《魏書》、《宋書》、《南齊書》三書《經》論勘議〉
評論人:李紀祥
10:20-10:40 茶敘
10:40-12:00 第二場
‧主持人:張壽安
‧報告人:史睿,〈魏晉士人的倫理困境與喪服學〉
評論人:林啟屏
‧報告人:張煥君,〈禮制與人情──以《喪服》為母之服為中心〉
評論人:橋本秀美
12:00-13:00 午餐
13:00-15:00 第三場
‧主持人:林義正
‧報告人:胡楚生,〈孫毓《毛詩異同評》析論〉
評論人:林慶彰
‧報告人:楊晉龍,〈論《毛詩正義》引述的王肅經解在詩經學上的運用〉
評論人:張寶三
‧報告人:林耀潾,〈魏晉南北朝《詩經》接受論──以「普通讀者」的接受為中心〉
評論人:陳溫菊
15:00-15:20 茶敘
15:20-18:00 第四場
‧主持人:何澤恆
‧報告人:黃忠天,〈南北朝經學盛衰考〉
評論人:詹海雲
‧報告人:黃坤堯,〈《經典釋文》與魏晉六朝經學〉
評論人:胡楚生
‧報告人:陳蘇鎮,〈鄭玄的使命和貢獻──以東漢魏晉政治文化演進為背景〉
評論人:鄧國光
‧報告人:程克雅,〈經學文獻校釋與魏石經考辨〉
評論人:邱德修
11月27日
09:00-10:20 第五場
‧主持人:李明輝
‧報告人:黃復山,〈《玉燭寶典》引用讖緯考論〉
評論人:蔣秋華
‧報告人:梁秉賦,〈三國、晉宋時期的天人之學--從《五行志》考察〉
評論人:吳智雄
10:20-10:40 茶敘
10:40-12:00 第六場
‧主持人:李威熊
‧報告人:陳伯适,〈王弼易學的爻位觀〉
評論人:黃忠天
‧報告人:楊自平,〈南北朝周弘正與盧景裕《易》學析論〉
評論人:趙中偉
12:00-13:00 午餐
13:00-15:00 第七場
‧主持人:董金裕
‧報告人:蔣秋華,〈《偽孔傳》思想試探〉
評論人:陳恆嵩
‧報告人:許華峰,〈《尚書》偽孔傳與《小爾雅》關係的檢討〉
評論人:陳雄根
‧報告人:許建平,〈從敦煌寫本《禮記音》殘卷看六朝時鄭玄《禮記注》的版本〉
評論人:林平和
15:00-15:20 茶敘
15:20-18:00 第八場
‧主持人:陳麗桂
‧報告人:陳雄根、羅燕玲,〈王弼以《論語》注《易》研究〉
評論人:黃沛榮
‧報告人:傅熊,〈《論語義疏》何注與皇疏之間的關係〉
評論人:鍾彩鈞
‧報告人:橋本秀美,〈何晏《論語集解》的去經學化〉
評論人:張素卿
‧報告人:金培懿,〈祖述老莊?以玄解經?經學玄化?--何晏《論語集解》的重新定位〉
評論人:周大興
11月28日
09:00-10:20 第九場
‧主持人:莊雅州
‧報告人:蔡妙真,〈《三國志》、《晉書》所見之《左傳》論述〉
評論人:何志華
‧報告人:許子濱,〈論杜預《春秋經傳集解》中的「既葬除喪」說〉
評論人:林素英
10:20-10:40 茶敘
10:40-12:00 第十場
‧主持人:夏長樸
‧報告人:陳金木,〈《論語集解》的文獻學檢視〉
評論人:林安梧
‧報告人:中嶋隆藏,〈柳宗元之「大中」思想──由其與六朝經學史的關係談起〉
評論人:王基倫
12:00-13:00 午餐
13:00-15:00 第十一場
‧主持人:洪國樑
‧報告人:劉寧,〈從「比事」到「屬辭」--杜預《春秋》義例學的轉型〉
評論人:劉文強
‧報告人:馮曉庭,〈公羊疏與北朝經生〉
評論人:丁亞傑
‧報告人:蔡長林,〈穀梁范注劄記──隱公篇〉
評論人:張曉生
15:00-15:20 茶敘
15:20-17:20 第十二場
‧主持人:林慶彰
‧報告人:何志華,〈從東漢高誘注解看鄭、王之爭〉
評論人:車行健
‧報告人:林葉連,〈《文心雕龍》「道沿聖以垂文,聖因文以明道」的內涵探析〉
評論人:陳廖安
‧報告人:瓦格納,〈鳩摩羅什、僧肇、竺道生《維摩詰經》注解〉
評論人:蘇費翔
17:20-17:30 閉幕式